在中國古典園林景觀設計中,借景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傳統手法,其中遠借就是把園林遠處的景物組織進來,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樹木和建筑等。為使遠借獲得更多景色,常常需登高遠眺,在山頂設亭或建高敞建筑(如重閣、照山樓等),就可以將周圍環境中好的景觀,通過開辟透視線把它借進來。
在中國常常樓、閣并稱,泛指二層以上的樓房,多層的樓體建筑表達了人們通向高空的向往。在春秋時期,要建造高大的樓式建筑一般用土臺作底,《老子》中曾有“九層之臺,起于累土”這樣的話。在戰國之前樓主要是用于軍事,所以有“城樓”一說。宋代以后,木構架樓閣建筑形成一定的標準,出版了《營造法式》等一系列關于建筑規格的書籍。明清時期是建樓造園集大成的時期,形制更加簡潔,擁有更高超的技術。 樓多用于居住,也可以用作儲藏。在現代旅游區中,樓多用于茶廳、餐廳和接待室等。然而無論是高臺之樓,御敵之樓,還是重屋之樓,其最為重要的建筑特征,都是一個高字,而且需要使用樓梯一種多層建筑形式。
"閣者,四阿開四扇。漢有麒麟閣,唐有凌煙閣。" 這里所講的閣,主要指使用上部空間的建筑物。《說文解字》釋"閣"為:止扉,從門各聲。這就說明閣的稱謂,是由架空貯藏引申演化而來的,以至于后來,凌空高架的復道也被稱為閣。帶有儲藏性質的"閣",古時多用來藏書畫。如唐代的凌煙閣,是為了擱置功臣的畫像而建。盡管閣至少也是二層的建筑,但是和樓明顯不同,樓可以是二層、三層,甚至更多的層,而且樓的上、下層都是使用空間,但是閣只有上層才是使用空間。
樓與閣在我國二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已經逐漸地相互靠近,到后來,已經是基本趨同,樓閣并稱了。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巧用亭臺樓閣,天時地利氣候因素,創造煙雨朦朧景觀,是一種獨特的造景手法。如浙江嘉興南湖的“煙雨樓”,因處于水霧煙云之中,再現了嘉興南湖的云煙之美。以樓閣為代表的中國古建筑,以它獨特的結構、優美的外形屹立在世界建筑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