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整合與應用的意義重大,不僅可以滿足人們對建筑物的健康性、生態性需求,而且還可以促進社會的穩定可持續發展,實現綠色建筑的發展目標。建筑設計作為工程建設的重要環節,必須要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引領之下,結合工程建設的實際需求科學合理開展建筑設計,確保在節約資源的同時實現環境保護,真正確保工程建設的低能耗和高效益。
1、突出建筑設計的環境適應性,降低建筑污染
突出建筑設計的環境適應性是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切實落地的關鍵環節,也可為降低建筑污染提供有效支持。
1)設計人員需要從自身的建筑設計經驗出發,綜合綠色建筑設計的一般要求,考慮建筑設計的環境適應性。設計人員可以分析建筑區域氣候變化的實際情況,并根據建筑區域季節性的變化選擇合適的自然環境設計方案,包括綠色植物的栽培以及相關水利水電設施的布置等。
2)設計人員需要根據環境調研的結果,從強化建筑物環境適應性的角度分析實際的綠色建筑設計需求,并將這種需求落實到降低環境污染的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從污染源角度分析在建筑物運行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包括生活垃圾以及工業生產垃圾等,并選用分類處理的方式,降低不同類型垃圾對建筑環境的影響。
3)設計人員需要從可循環利用的角度分析綠色建筑的設計要求。例如設計人員可對建筑物的水循環管網進行改造,在水循環管網中增加過濾水管網,并將清潔過濾之后的水源應用在綠色植物的灌溉中,這樣不僅可降低建筑物水資源的消耗,也可促使環境保護與建筑運行過程有機結合起來,進而可提高綠色建筑設計的合理性。
2、加強綠色材料的應用
建筑物在建設期間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因此需要控制好建筑材料的用量。在建筑設計中對建筑材料的用量做出具體而明確的規定,以免后期施工時出現建筑材料浪費的情況。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壽命,選用使用時間長、耐用的材料,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此外,還應使用具有綠色環保性能的綠色材料,降低對自然和人類的不良影響。應該節約使用傳統建筑材料,增加廢舊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盡可能地降低能源和資源消耗,減少建筑垃圾和污染物的生成,這是綠色建筑體系最重要的內在機制。可將建筑拆除階段中收集的廢舊材料,如木地板、木材、混凝土構件、金屬、磚石、保溫材料等,經過處理和改造,在滿足強度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使用到新建筑中,這樣不僅降低了建筑的造價,還可避免因過度使用自然資源而引發生態問題。
3、建筑面積規劃設計
結合我國當前城市的規劃情況來看,城鎮化進程日漸深入,城市土地資源更加緊張。當前很多建筑物所占據的面積較大,但是真正能夠被人們生活所利用的空間則相對有限,直接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問題,并且嚴重壓縮了城市的綠化面積,直接阻礙了城市綠色化建設。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當中,最為關鍵的內容便是節約用地,為此,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好土地資源的節約工作。在綠色建筑設計初期,可以結合建筑造價開展考量,盡量節約土地資源,減小用地面積,將更多的土地用于綠化,融入更多綠色元素。綠色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應該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地理地勢、環境條件、經濟發展條件等各項內容進行分析了解,確定目標建筑物的具體使用情況,結合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在城市管轄區域內選擇合適的位置進行進一步開發設計。此外,為了有效節約土地資源,必須要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之下,貫徹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轉變傳統不規范、不科學的網格規劃模式,按照不同建筑物的實際功能進行屬性劃分,合理規劃建筑面積。依托原本的地形特點,保持當地的自然地貌要素。對工程建設區域的植被特點進行分析,盡量減少工程建設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明確建筑物建設周圍的土壤條件、水質條件、環境因素、動植物分布情況以及數量,做好建筑周邊地質環境、自然生態的探究分析,為建筑工程建設完畢的后續生態環境建設奠定基礎。
4、綠化角度下的建筑設計
綠化角度下的建筑設計在整體布局時首先要做好面積控制。我國對優質生態小區提出的評選條件對綠化有具體的條件。當然除了綠化面積外,綠植種類、污染源控制、生態協調保護情況也是評選的重要標準。在小區設計中,還要注重綠地和居民樓的配置協調關系,比如高大喬木可提供更多的立體綠化空間,但高大喬木會影響采光,因此,不能距離居民樓太近。還有就是居民樓內部或頂層開設的綠化區域,植物根系可能對建筑性能產生一定的影響,還有一些帶刺、有毒綠植的管控問題,這些都應當被納入綠色建筑設計的考量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