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源日益稀缺的今天,合理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無疑是非常必要的。合理規劃城市,減緩城市擴張,建設更多更好的公共場所,完善城市規劃框架,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建立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實現有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集約開發,才能更好地促進區域一體化,改善城鄉良性循環的空間布局。下面建筑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淺談一下城市規劃設計工作中生態城市規劃工作的策略:
1、生態社會建設
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和模式導致了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城市居民享有良好的教育、文化、醫療等社會資源。另一方面,農村貧困居民無法享受良好的社會福利。因此,城市規劃者應該監測和評估社會資源的分布、社會人口的分布和環境的總體質量。通過合理地評估和有效地再分配,城市規劃者應努力為社會各階層的人們提供平等的機會來使用資源,并尋求平等獲得健康生活環境的機會。
2、生態經濟建設
我們應該重視生態城市的經濟效益。基于“城市擴張”和“綠色經濟增長”的視角,我們應該將傳統的單一經濟發展目標轉變為生態環境保護,實現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實現耗能產業向低碳綠色產業的轉型,最終實現后疫情時代城市社會發展的現代化。
3、生態環境建設
生態環境是城市建設的重要載體。有效保護和利用生態資源是實現社會健康發展的關鍵戰略。加強社會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設計政策,有效實現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和人居環境改善。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引發了一系列城市環境綜合癥,無論是對于生態城市的建設,改善整個城市流域的生態安全格局,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都非常重要。讓“綠色”成為城市發展的設計手段,讓“生態”、“緊湊”和“綠色”有機結合。“綠色”發展理念具有廣泛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有效保護了自然資源,為城市生態安全提供了綠色屏障。
4、生態戰略管理建設
城市管理的成功取決于不同學科、不同單位領域和工作規模之間的分工與合作。城市規劃涉及復雜的社會、經濟、自然、生態和人文因素。由于全面的綠色基礎設施網絡的建設跨越城市地區,并向更廣泛的農村地區轉移,因此需要地方跨境合作來實現其目標。因此,政府決策者應轉變傳統部門“門前掃雪”的傳統建設理念,實現各部門的分工協作,最終實現整個區域內環境資源的有機整合,正確發揮政府在城市規劃和管理中的正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