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筑采用預制構件和現場裝配的方法,不僅顯著加快了施工速度,還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這種建筑方式有助于減少建筑廢物和污染排放,同時推動了建筑行業的綠色轉型,朝向可持續發展目標邁進。積極推動綠色建筑,尤其是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對于保護環境、推動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建筑相比,有哪些突出優勢呢?
1、實現建筑部件化、建筑工業化和產業化
建筑構件,包括整體墻板、梁、柱和疊合樓板等,均在工廠預先加工制作。這些構件不僅能根據建筑設計要求預埋水、電管線和窗戶,還可以在工廠期間完成墻體裝飾材料的生產。裝配式建筑采用工廠化生產,固定的模具確保了產品的高精度和標準化,使得每個構件都規范化和集成化,技術標準也因此變得易于統一,這種模數化方法構建了標準化體系。由于構件的標準化和工廠化生產,可以直接運送到工地進行裝配施工,現場的每個工序都可以像設備安裝一樣簡單,這種標準化推動了工業化的進程。隨著工業化的持續發展,我們不斷探索和優化,有效避免了缺陷,減少了浪費,并提高了效益,逐步建立起了成熟的裝配式結構體系,實現了工業化與產業化的良性互動。
2、綠色、環保、低碳、節能型建筑
我國在經濟建設中堅定地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將人的需求置于核心位置,大力推進綠色建筑的發展,尤其是在住宅項目中,將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作為重點。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技術顯著降低了現場作業量,保持了施工現場的整潔。使用高強度自密實混凝土大幅降低了噪音和粉塵污染,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他周邊環境的影響,為附近居民營造了一個更加寧靜和清潔的生活環境。裝配式建筑采用干式作業替代了濕式作業,顯著減少了現場施工的作業量和污染排放量。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與傳統施工方式相比,建筑垃圾減少了83%。
3、節約人力資源,提高施工效率
工廠化施工的集中進行使現場施工作業量大大減少,施工現場工人就可以大大減少,這樣裝配式建造模式比傳統建造模式大大節約了人力資源,同時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進而又縮短了工期。另外在建筑拆除后,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因此裝配式建筑構件適應建筑低碳、節能的要求。整個建筑體系主要由水泥、砂、陶粒等輕質材料組成,構件強度高而重量輕,填充不同材料可以滿足保溫隔熱和建筑隔聲的要求,建成的大板建筑防水、隔潮、居住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