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建筑工程的建設規模一般都比較大,建設過程中需要用到各種各樣的材料和設備,這些材料和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目前,許多建筑企業在施工設計中逐漸意識到這一問題,并將全壽命周期的理念運用于綠色建筑設計中,這不僅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環保性,同時也大大增強了建筑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1、經濟合理性原則
綠色建筑不僅具有較高的環保性,同時也要求具備一定的經濟性。因此,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必須堅持經濟合理性原則,盡量降低對各種資源、材料的消耗,在確保各項功能得到充分實現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提高建筑的經濟效益。在全壽命周期理念的指導下,要求綠色建筑設計在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都做到節約成本,嚴格將經濟性、合理性原則貫穿于整個建筑生命周期之內。
2、生態環保性原則
面向全壽命周期的綠色建筑設計要求將生態環保性原則落實到整個綠色建筑生命周期之內。總的來說,生態環保性包括健康、節能、環保等諸多方面的內容,設計者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應將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基本因素作為重點考慮對象。盡量把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降到最低,嚴格控制各種污染氣體、建筑垃圾等的隨意排放,對于一些高污染的氣體或固體垃圾應進行清潔處理,從而減少環境的負荷。
2)應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對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尤其是建筑施工中需要用到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將各種非可再生資源及可再生資源的消耗量控制在最低水平。
3)要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水能等清潔的天然能源,這樣既能有效減少一些高污染能源的消耗量,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同時也能發揮出節約成本的功能。
3、技術先進性原則
綠色建筑設計與傳統建筑設計相比具有較高的技術難度,在全壽命周期理念的指導下,對技術的先進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在實際設計中充分發揮各項先進技術的功能。首先,在建筑施工前,應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制定最為科學的技術方案,充分考慮到技術的可行性。其次,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對技術應用環節的監督和控制,確保各項技術應用的科學性及合理性。最后,在建筑完工之后,應對建筑的技術質量進行嚴格檢驗,一旦發現存在技術漏洞,必須及時提出并改進。
4、功能實用性原則
建筑功能是建筑設計的核心,一項建筑設計方案若不能滿足建筑功能的要求,那么這一設計必定是失敗的。因此,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必須遵循功能實用性原則,建筑功能不僅包括其基本的使用功能,同時也包括建筑的各種物理特性、造型藝術效果、環境性能等,這些多方面的功能都應在設計中得到充分體現,并滿足方便實用、效率高、靈活性強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