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進行住宅小區建設,首先要有規劃,這是影響住宅小區建設水平的重要環節,住宅小區居住環境的優劣,首先取決于規劃方案的好壞。那么,要做好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需要注重哪幾點呢?
1、居住區空間布局合理化
居住小區的空間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劃分為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半私用空間、私用空間四級!公共空間即居住小區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綠地或游園,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間的規劃上應與文化建筑、草坪、樹木、水面、曲橋、雕塑小品或者城市公園、河流水系等結合在一起考慮,營造出一種舒適、幽雅的空間氛圍。半公共空間,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間,作為居住組團內的半公共空間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觸、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鄰里交往、游樂、休息的主要場所,也是防災避難的疏散的有效空間,以及通過較完整的綠地和開闊的視野作為居民接近自然的場所。在這部分的空間規劃上應注重根據各居住組團的不同組合方式來考慮,并保證其交通暢通、功能齊全。半私用空間是住宅樓幢之間的院落空間,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動和健身的場地,在設計上應注重其設施的多樣化和完備性,把它規劃成小區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動空間。私用空間即住宅底層庭院、樓層陽臺與室外露臺。底層庭院的設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種植,增加組團內的景觀,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樓層上陽臺可以眺望、休息、種植花卉,營造垂直綠化的景色。
2、要注重居住區的生態環境系統
在居住區規劃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積率,只重建房不重環境的傾向,對住區空間的布置,必須首先考慮生態環境,并按生態要求,本著“以人為本”原則,在住宅布置、環境布置、交通系統等環節保證住區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氣,良好的通風,潔凈的水面,盡可能擴大綠化面積,不讓小區有裸露泥地,以盡量減少塵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樹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絕不能盲目破壞自然山水,隨便推山建房,砍樹取地。同時要做到處理“三廢”,凈化空氣和水面,落實防風、防塵、防曬措施,改善小氣候,使住區生態環境比原來好得多。生態住宅區要提倡環保理念、節能理念,充分利用環保材料、節能材料,使用太陽能,節約用水,對垃圾要進行無害化處理。
3、居住區的安全性
在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居民的有效防范行為,通過控制小區和組團入口,明確劃分空間領域等措施來提高小區的安全防衛能力。所有新建的城市居民住宅必須將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設施建設納入住宅建設規劃中,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城市居民住宅建設設計文件應當包括住宅安全防范設施部分。設計單位應當依據《住宅建筑安全防范設計要求(試行)》(DB32/T024―93)和《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CB50180―93)等有關的規范、標準、規定進行設計。市建設局施工圖審查辦公室和市公安局技防辦(設在治安大隊)共同負責對住宅安全防范設施設計的審查工作,與建筑工程消防設計審查同步進行。對不符合安全防范設施規范、標準的設計文件,一律責成原設計單位進行修改。施工單位應當嚴格按照安全防范設計要求進行施工,不得擅自改動。必須修改的,應當由原設計單位出具變更設計通知書及相應的圖紙并報設計審批部門重新審批后方可進行。
4、居住區的配套服務
在住宅小區規劃中,社會服務環境的營造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因為它不僅是解決居民日常生活活動需要的基本保證,也是小區穩定的物質基礎。在服務設施的設置上要考慮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動軌跡,例如小區級商業服務設施應布置成外向型,設在人流交通必經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順路購買。白行車、摩托車存放與垃圾處理也是小區服務環境的關鍵問題之一,住宅小區中的自行車庫應遵循集中與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種途徑,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臺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處理通常是將垃圾道附設于住宅的樓梯平臺處,因而經常發生堵塞而造成臭氣四散、影響居住環境,在住宅小區規劃中可以將垃圾道改設在住宅內部生活服務陽臺處,避免公共場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棄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轉站來處理。在垃圾中轉站的設置上應注意便于垃圾清運和處理,不要使清運垃圾的車輛橫穿小區,造成污染的擴散。總之,居住區的配套服務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舒適和方便,有利于提高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