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住區的概念
居住區是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 是居民生活在城市中以群集聚居,形成規模不等的居住地段,其合理規模一般為人口3-5萬(不少于3萬)人,戶數10000-15000戶,用地50-100公頃左右。配建有一整套比較完善的、能滿足該區居民物質與文化教育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等的生活聚居地!居住區規劃設計是城市詳細規劃的重要內容, 是實現城市規劃的重要步驟, 其目的是為居民創造舒適、便利、安全和美觀的居住環境, 滿足人們對居住的需求。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居住區層面的規劃內容與目標也在不斷地變化, 相關理論在不斷地補充、完善, 關于居住區規劃理論研究的發展經歷了從偏重物質功能提高到注重人文內涵, 再上升至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探索。
2、居住區規劃的3點原則
1) 滿足多元化要求
運用新技術、新理論、新材料等,適應家庭結構的多元化、小型化、人口老齡化、住區智能化及私人汽車進入家庭的轉變,提供滿足各階層各經濟水平住戶需求的多類型住房, 例如別墅、花園住宅、多層躍層、高層、錯層、賓館式住宅等,盡可能地滿足住戶對使用功能的需求, 在安全性、舒適性、私密性的原則下, 應廣泛滿足單身、兩口之家、三口之家、兩代居、老年人居等多種戶型結構,豐富建筑造型,使立面新穎, 色彩搭配協調, 細部裝飾美觀多樣統一??梢哉f,滿足多元化需求是未來住宅規劃設計需要考慮的重點之一。
2)整體性原則
完善建筑群空間布局的藝術性,避免單一呆板兵營式的組群布局, 體現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融洽, 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建筑形式和空間規劃應具有親切宜人的尺度和風格, 居住社區景觀設計應“以人為本”,體現對使用者的關懷。要滿足不同年齡層次的活動需要, 為其提供相應社區服務設施, 在滿足生理需求的同時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 通過對物質形態精心規劃設計以及對住戶組織活動特性的研究創造更多積極空間, 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加便捷。
3)突出生態質量, 提高文化品位
盡可能的增加綠地面積,提高綠地率,同時通過增加交流場所、文化設施,尊重歷史文脈, 建設藝術學校、畫廊、電影院、圖書館等, 形成具有特色的小區風格,提高小區的文化品位。
總之,居住區規劃設計是城市規劃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應充分考慮城市經濟的發展狀況、文化背景、民風習俗和城市特色等, 根據整體環境和具體需要來綜合設計,促進城市建設的發展。